在奇色花福利幼兒園“奇趣童真——親子嘉年華”活動中,孩子在家長的陪伴下,一起選擇在園活動的照片,制作成長相冊,回顧幼兒園點滴生活。孫鋼軍 攝
“一個都不能少”,這是今年河南省學前融合教育宣傳周的主題,也是河南省對特殊需要兒童接受學前融合教育的莊嚴承諾。
“最美的相遇”,這是特殊需要兒童家長和普通幼兒家長發自肺腑的表達,也是河南省學前融合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心聲。
在全國各地努力破解“入園難、入園貴”難題時,河南省學前融合教育試點園卻紛紛為特殊需要兒童預留學位,同時省級還給予生均經費保障;在不少省份及一線城市剛剛開始學前融合教育嘗試之際,河南省學前融合教育試點園已遍布全省158個縣(市、區)。
河南省學前融合教育何以取得如此大的進展?帶著疑問,記者進行了探訪。
從特教部到隨班就讀
——學前融合教育在摸索中前行
“如果說融合教育是魚,那么魚兒賴以生存的水就是好的普通教育。有了魚兒,水也變得更有生趣。”
提到河南省學前融合教育,不得不提到常說這句話的人——鄭州市管城區奇色花福利幼兒園創辦人蔡蕾。
1989年,18歲的蔡蕾還是一名幼師。那年7月,一個被幼兒園拒絕的特殊需要兒童在門口哭喊的聲音,一下子撞疼了她的心。她那時便想:以后自己要辦一所幼兒園,對所有特殊需要兒童說“來我們這兒上學吧”。
1991年,鄭州市民政局下屬企業紙袋廠打算辦一所福利幼兒園,蔡蕾被任命為園長。1996年,福利幼兒園辦得已是風生水起。就在那一年,蔡蕾做出一個重要決定:對外招收8個特殊需要兒童,并改園名為奇色花福利幼兒園。
當時,這個決定遭到了不少家長的反對,他們害怕自己的孩子會跟著“學呆”“變傻”。短短半年時間,幼兒園的孩子由118個變成了31個。
“當時沒有接觸過融合教育的理念,我們只是在幼兒園設立了特教部,讓所有特殊需要兒童在這里學習。”蔡蕾說。
在家長們都認為孩子走進特教部就會一直待在那間教室里的時候,蔡蕾和她的團隊在游戲活動中,卻悄悄把這些孩子帶到普通孩子中間,在家長來接孩子之前又悄悄帶回特教部。
送完孩子,蔡蕾和團隊就湊在一起研究一天的觀察記錄,為這些孩子制訂支持方案。那時,他們并不知道這個支持方案叫“個別化教育計劃”,也沒意識到他們已經算得上是該領域的“先驅者”了。
2009年,在國內外專家團隊的支持下,奇色花福利幼兒園的融合教育已經相對成熟,團隊成員總結多年學前融合教育的實踐經驗,于2012年出版了《學前融合教育理論與實務》和《學前兒童教育發展評量手冊》兩本專業書籍。2013年10月,中國融合教育良好實踐研討會在鄭州召開,該園的做法得到了國內外融合教育專家的一致肯定。
奇色花福利幼兒園融合教育專業水平提高以后,更多的特殊需要兒童家長也慕名而來,蔡蕾和她的團隊知道,只有一所“奇色花”是不夠的。
2009年,該園內部組建了一支巡回輔導團隊,對其他接收特殊需要兒童的幼兒園和機構進行實地輔導。從2009年到2015年,巡回輔導團成員的足跡遍布全國9省18市。
初期的探索和嘗試為奇色花福利幼兒園積累了很多寶貴的經驗,也形成了河南省學前融合教育發展的最初樣本。
從1到182
——學前融合教育所有縣域全覆蓋
實踐經驗的推廣,離不開前瞻性政策的支持。在奇色花福利幼兒園探索的同時,學前融合教育也已經引起河南省政府的高度重視。
河南是全國人口大省,截至2017年12月,河南省0—6歲兒童的總數為989.9萬,0—6歲殘障兒童至少約18萬,與此同時,自閉癥兒童的比例也不斷攀升。伴隨著特殊需要兒童數量的不斷增加,融合教育的需要日益凸顯。
2014年12月,河南省政府印發《河南省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在全國率先將融合教育理念向前端延伸,前置到學前教育階段。《計劃》提出“啟動實施融合教育發展支持項目”,依托鄭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整合各方資源,成立河南省學前融合教育發展支持中心,在試點的基礎上推動學前融合教育發展。
2015年,河南省學前融合教育試點工作正式啟動,包括奇色花福利幼兒園在內的45所園成為首批試點園。張利英園長所帶領的林州市第二實驗幼兒園,就是其中之一。
事實上,從2007年接收第一個特別的生命,林州二幼便已經開始了融合教育的初步探索。但在初期,由于缺乏系統的專業支持,老師們都是憑著愛心接納這些特殊需要兒童,教育實踐中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試點政策的出臺和落實,讓張利英對融合教育充滿了信心。從那以后,河南省教育廳組織的研修培訓,張利英和她的團隊期期不落。來自省學前融合教育發展支持中心等機構的專家團隊入園實地指導,更是解開了老師們的很多困惑,提升了他們的專業能力。
2016年28所,2017年19所,2018年34所……截至2019年年底,河南省共遴選出5批182所學前融合教育試點園,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在全省每個縣(市、區)都有1—2所學前融合教育幼兒園的目標。
為確保試點項目順利實施,河南省按照每所試點園10萬元的標準撥付資源教室建設經費,并在教師培訓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同時自2017年起,提高非義務教育階段殘疾學生生均財政撥款標準,學前教育按照生均1萬元的標準執行(含民辦園)。
5年多來,河南省級財政累計投入1820萬元專項經費,支持各試點園建設資源教室,每年投入100多萬元用于集中培訓、巡回輔導和理論與實踐研究,700余名特殊需要兒童及其家庭得到支持與服務。河南省也成為全國第一個建立財政為主、社會支持、全面覆蓋、通暢便利的學前融合教育服務體系的省份。
從城市到農村
——力爭實現特殊兒童入園“一個都不能少”
然而,在社會公眾對河南省推進學前融合教育試點工作的一片“點贊”聲里,該省并沒有“沾沾自喜”,反而更多了一絲冷靜的思考。
5批182所試點園,其中農村園僅有20所,共接收特殊需要兒童40余名。根據河南省3—6歲特殊需要兒童占普通兒童的比例估算,農村地區至少還有700名特殊需要兒童“游離”于融合教育之外。
于是,一個精準支持農村幼兒園開展融合教育的想法由此萌芽。
2018年,河南省爭取到某基金會資助的“河南省農村地區學前融合教育試點項目”。項目從2018年開始實施,計劃用3年時間,對河南省內8所接收特殊需要兒童的農村融合教育試點園進行精準扶貧,重點開展教師培訓、個案支持、家長賦能、支持體系建立等系列活動。
“城市也好,農村也好,每個孩子都應該享有同樣的教育權利。期待通過我們的不懈努力,力爭以最快的速度實現適齡特殊需要兒童入園‘一個都不能少’的目標。”河南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副處長李松原表示,學前融合教育是新課題,接下來河南省將在專業研究上狠下功夫,不斷提高支持的力度。
奇色花福利幼兒園普通幼兒家長李書娟,大寶二寶先后在該園就讀,她說:“孩子在幼兒園不但收獲了能力之樹,也收獲了人格之樹。我很慶幸自己當初的選擇,那真的是人生中最美的相遇。”
“河南省學前融合教育工作一直走在前列。這種‘前’,不僅在于理念的超前,還在于政府部門的政策及實質的資源和經費支持,更在于學前融合教育人的專業和用心,珍惜并尊重每一個個體的獨特性。”美國俄勒岡大學教育學院早期干預部訪問學者、華東師范大學副教授蘇雪云如是評價道。(教育時報記者 張利軍 通訊員 靳建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