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開學第一課》如約與全國中小學生見面。
恰逢慶祝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華誕,今年《開學第一課》以“理想照亮未來”為主題,通過一個又一個真摯動人的故事,抒寫了一幅可歌可泣的百年畫卷。
在這堂特殊的“第一課”上,老師、家長能從中獲得哪些教育智慧?這5個道理值得告訴孩子。
1.革命先輩是我們要追的星
毛澤東主席將《共產黨宣言》看作是“常讀常新”的寶貴知識財富,“《共產黨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每一次的閱讀都會讓我有新的啟發。”
雕塑作者:吳為山
六十多歲的毛澤東主席想學一些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英文本,他第一本選的也是《共產黨宣言》。閱讀的時候,毛澤東主席一邊思考一邊做著筆記,從第一頁到最后一頁,都是他密密麻麻的批注。
李大釗是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在革命年代為人民解放事業奔走求索、艱苦奮斗,他的英雄事跡猶如一本鮮活的教科書,為子孫后輩樹立起了堅實的榜樣。
今年《開學第一課》的舞臺上,邀請到了李大釗之孫李宏塔、李亞中,聽他們講述李大釗清正廉潔、以身作則的優良家風。
作為革命英烈的后代,李大釗之孫李宏塔在回憶起祖父時,談到李大釗在犧牲時只給家里留下了一塊大洋。
雕塑作者:吳為山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在接受《開學第一課》的訪談時,李大釗之孫李亞中說到了祖父寫的這副對聯,“這個‘文章’是講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篇大的‘文章’。”
李大釗生前每月收入有200多塊大洋,他卻把大部分經費投入到革命事業中,李大釗犧牲后,只給家里留下了一塊大洋。李宏塔表示祖父留給他們最珍貴的是精神財富,“我們最大的權力,就是要為人民服務!”。
第一課·寄語
這段時間,娛樂圈連串負面新聞、“頂流”人設崩塌引發全社會對追星的反思與討論,誰才是值得追的“星”?追星,應當追一種價值和信念;偶像,應當是一種榜樣和指引。
告訴孩子,革命先輩才是最值得追的星,鼓勵孩子們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2.學習“航天精神” 不畏艱難、勇于攀登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首次把課堂搬到了太空,通過“天地連線”,請空間站中的三位航天員為同學們帶來特別的一課。
在《開學第一課》的現場,航天員湯洪波為我們展示了這一有趣的現象。只見湯洪波手握一雙用繩子連接在一起的筷子,將漂浮在太空艙中狀似果凍的“茶水”夾起,像吃菜一樣吃進嘴里。
“我的小小男子漢,人生之路很長,你不要因為艱難險阻而放棄夢想,人生需要不斷地進步,而未來也總是充滿希望。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相見時,一定都會是更好的自己。”這是湯洪波想對兒子說的話。
第一課·寄語
2021年是中國航天大年,我國航天事業已經進入了“空間站時代”,這堂“太空課堂”不僅是為了激發孩子們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更是希望培養他們不畏艱險、勇于攀登的優良品質,也為孩子們播下了“航天夢”。
告訴孩子,星空無限,等著你們去探索。
3.做人要有理想、有追求
在《開學第一課》上,“七一勛章”獲得者張桂梅校長站在華坪女高的操場上,講述了一堂既生動又感人的“開學第一課”,而這堂課的題目就是“我的理想”。
回想起自己作為老師的第一課,張桂梅坦言簡直是場“災難”。進門第一句話,就因為緊張把“同學們好”說錯成了“同志們好”,糟糕的板書、尷尬的課堂,讓張桂梅想要放棄當老師。
“我們要老師,我們要老師上課。”山區里的學校因為過于偏遠,常年缺少老師,所以孩子們非常地珍惜這位略顯青澀的新老師。面對這些求知若渴的孩子們,張桂梅痛定思痛,決心為這些孩子在講臺上一站就是40多年。
越走進大山,張桂梅就越堅定想用教育改變學生命運的理想。為所有想讀書的女孩子,辦一所女子高中的夢想在張桂梅心里萌發,女孩子受教育可以改變三代人,用教育扶貧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是張桂梅的終身理想。
拉齊尼·巴依卡是紅其拉甫執勤點的護邊員。2021年1月4日,他為了救落入冰窟的兒童而英勇犧牲。今年3月,見義勇為的英雄、黨員拉齊尼·巴依卡被追授為“時代楷模”。
2021年《開學第一課》中,“時代楷模”拉齊尼·巴依卡的兒女,14歲的都爾汗·拉齊尼和12歲的拉迪爾·拉齊尼來到了現場。
小時候的都爾汗經常看見爸爸帶著一身傷回家,額頭流血、手指骨折,最嚴重的一次甚至被拉到醫院搶救了三個小時。
拉齊尼也會帶兒女去巡邊。每年解放軍和拉齊尼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用筆給界碑上的“中國”兩個字描上最鮮艷的紅色。“每到這個時候,他十分仔細,低著頭一筆一畫、認認真真地描紅,好像就是要把這抹紅色印刻在心里一樣。”
拉齊尼與解放軍為界碑描上紅色
“我想,如果我的爸爸還在,他一定會繼續守邊四十年,”都爾汗說。
為國守邊,是拉齊尼一家三代人守護了72年的共同理想。這個理想也將繼續傳承下去,因為他們心中時刻銘記著一句話:“沒有祖國的界碑,哪有我們的牛羊。”
第一課·寄語
張桂梅的理想就是打碎落后習俗加在大山女性身上的枷鎖,托舉起大山女孩的人生。在理想的指引下,不管遇到什么樣的困難,張桂梅都咬牙堅持、拼命克服。
拉齊尼一家三代人守護了72年的共同理想是為國守邊。孩子,你的理想是什么?告訴孩子,每個人都要有理想和追求,理想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但是你都要為之努力、不懈奮斗。
4.現在吃的苦是你通向未來的路
革命先烈彭湃之子彭士祿曾自謙說,自己一輩子只做了兩件事:一是造核潛艇,二是建核電站。這兩件事,每一件都是驚天動地的大事,都是在為百姓謀福祉、為民族謀復興。
然而這位核動力領域的大科學家,卻有一個顛沛流離的童年。小小年紀就成為孤兒的他,曾經是國民黨反動派懸賞的通緝犯,在逃難途中被幾十位百姓自發保護,當過放牛娃、干過繡花工,甚至還做過小乞丐。在《2021開學第一課》的舞臺上,彭士祿的女兒彭潔與同學們分享了父親彭士祿從“小孤兒”成長為“大科學家”的故事。
節目現場,彭潔還帶來一份珍藏多年的手稿,其中寫道:坎坷的童年經歷,磨練了我不怕困難艱險的性格,幾十位“母親”給我的愛撫,感染了我熱愛百姓的本能……
第一課·寄語
生活中,有老人常說:“小虧不吃吃大虧,小苦不吃吃大苦。”就是說,孩子在小時候,吃一點苦、遭遇一些困難,很多時候是好事。
告訴孩子,吃過失敗的苦,才能擁有強大的內心;吃過生活的苦,才會懂得珍惜,記住,你現在吃的苦,都是通往未來的路。
5.永遠不要小看自己的付出
在《開學第一課》的舞臺上,擁有甜美笑容的奧運冠軍楊倩,在和全國同學進行云連線時,又對著鏡頭比了一個大大的愛心,重現了頒獎儀式上的可愛“名場面”,也把觀眾的思緒重新拉回到了那個扣人心弦的奪冠時刻。
“除卻君身三重雪,天下誰人配白衣。”解說在楊倩射落奧運首金時,激動地稱贊楊倩冷靜沉穩的大將風范。楊倩在女子10米氣步槍決賽的最后一輪,用從容穩定的發揮逆轉奪冠,為中國隊贏下奧運征程的“開門紅”。
沉穩果決的心態,讓楊倩有一顆遠超常人的“大心臟”。但賽場上的云淡風輕背后,是楊倩日復一日的刻苦練習。楊倩的基本功訓練,就是要舉著重達約10斤的步槍堅持很久的時間,因為對射擊的喜愛和興趣,這個倔強的姑娘從來沒有喊過一句苦。
賽場上的穩定自信,是用無人知曉的汗水和努力換來的,就像楊倩給全國同學的寄語中所說,“永遠不要小看自己的付出,也不要去害怕會失敗,只要你能夠堅持下去,最后一定能夠收獲勝利的果實。”
2015年9月4日,還在讀小學的陳芋汐觀看了當時播出的《開學第一課》節目,寫下了一篇充滿熱情的觀后感。當年的《開學第一課》主題為“英雄不朽”,抗戰先烈們的故事深深震撼了年幼的陳芋汐,也讓勇敢自強、為國爭光的愛國情懷扎根在了她的心中。
在備戰奧運的時間里,陳芋汐把《開學第一課》中的英雄先輩當成不怕困難,積極面對挑戰的榜樣,“曾經我也是《開學第一課》的觀眾,節目里的人物英雄成為了我戰勝困難的力量,積極面對困難,勇于接受挑戰,向著自己的目標勇敢地前進。”
第一課·寄語
“暫時的付出不一定有收獲,但是不斷的付出就一定會有收獲”,這句話不僅僅適用于運動場,告訴孩子,但凡取得一定成就的人,都經過了艱苦的努力。
天下沒有掉餡餅的事,只有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刻苦鉆研才有成功的可能,學習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