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時代賦予一代新人,新的時代賦予我們新的責任和新的使命,如今形勢下當代大學生已經對吃苦耐勞的歷史文化漸漸淡化,沒有歷史的熏陶,就缺乏了進步的靈魂,歷史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沉淀,是民族復興的迸發,是文化的最好傳承。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并對其文化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文化自信的主要內容。歷史悠久的紅旗渠精神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符號,更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基因。當代大學生應該充分發揮紅旗渠精神,切實提升當代大學生對紅旗渠精神的理性自覺。
在高校中弘揚并培育大學生深刻領悟紅旗渠精神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任務艱巨,要進行深入的理論研究,更要付之于行動。結合時代新使命與時俱進踐行初衷。紅旗渠精神是一部生動的教材,培養大學生對紅旗渠精神的理性自覺,使紅旗渠精神注入大學生靈魂,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融入思政課程
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把紅旗渠精神全方位、多渠道融入課程教學。要深入研究當前大學生的關注熱點、焦點,特別對大學生在人生價值觀上的迷茫,切準脈絡,找準銜接點,將紅旗渠精神所弘揚的主流文化、正能量灌輸到學生思想中。
組織學生觀看中央電視臺《國家記憶》欄目播出的專題片《根脈——紅旗渠精神》,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把握“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紅旗渠精神的豐富內涵,從紅旗渠精神中汲取原始精神動力,激發“越是艱險越向前”的英雄氣概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昂揚斗志。通過“學、講、唱、演”多形式呈現、“報、網、微、端”多平臺推送、“人、事、物、情”多方面挖掘,以務實生動的思政工作新模式,創新講好“大思政課”,引導廣大師生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學有所獲。
結合學生所學專業不同,從多角度、寬領域進行對比闡述,諸如從經濟學角度談談紅旗渠修建過程的經濟最優化;從社會學的角度對紅旗渠周邊環境、人口等方面進行研究;從歷史學的角度探討紅旗渠精神形成的歷史文化淵源;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紅旗渠修建過程中,平凡的林縣人民如何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并做出科學決策付出血的代價換來后人的幸福生活;從工程建筑學角度,探討紅旗渠修建的工程設計與規劃等等。這種結合學生所學專業知識而進行的紅旗渠精神的解讀,可以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具有極強的獲得感與目的性,讓其明白紅旗渠精神就在身邊并不是虛無縹緲的存在,使其能夠在未來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更好地踐行。
二、融入校本教材
根據大學生的特點,以感知、走近、認識紅旗渠,學習探索紅旗渠精神,爭做紅旗渠精神傳人為目標任務,引導師生通過校本課程的學習進一步弘揚和傳承紅旗渠精神。加強思政課建設,發揮思政課作為關鍵課程的領航作用,大力推進課程思政,推動所有課程、全體教師用好紅旗渠精神生動教材,加強價值引領,實現教書育人有機統一。
用鮮活的現實教材激發學生的家國情懷,引領大學生提升本領,肩負起新時代的使命擔當,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力量。在疫情中創新的教育新模式打破地域和時間局限,推動優質思政教育資源共享。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渠道廣泛宣傳。善用社會大課堂,讓思政課走出校園、融入實踐和生活,推動思政課入腦、入心、入情,使其與心靈產生共鳴。提升實踐育人實效。
將紅旗渠精神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要充分應用一切渠道廣為宣傳,可以利用校園廣播、宣傳欄、校報、校內網等傳播渠道傳播紅旗渠故事,也可以建造紅旗渠主題雕塑、紅旗渠精神文化廣場、文化墻體等硬件設施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使紅旗渠精神在校園中無處不在,以紅旗渠精神推進校園文化建設,促進良好學風、校風的形成。積極開展網絡宣傳,推出有創新、接地氣、傳得開、效果好的圖解、動漫、微視頻等融媒體產品,深化互動交流,形成網上正面強勢。
三、融入研學實踐
結合教育教學實際,組織學生開展以紅旗渠精神為主題的研學實踐教育,就近參觀紅色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大力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每年寒暑假精心策劃、深入開展“熱話題+思政”“微視頻+思政”“大活動+思政”等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充分調動大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開展“紅旗渠故事我來講”短視頻大賽。組織學生制作宣傳紅旗渠精神的短視頻,采用朗誦、演講、唱歌、舞蹈等多種藝術形式講述紅旗渠故事,內容包括修建紅旗渠時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眾志成城的感人故事;身邊或當地紅旗渠精神先進典型代表的故事;在紅旗渠精神引領下,新時代改革開放取得偉大成就的故事;青少年學習傳承紅旗渠精神的感人事跡等。
組織大學生到農村、社區中從事勤工儉學、社會調查、志愿服務等工作,了解群眾,同群眾一起解決問題,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同時,要組織大學生到紅旗渠紀念館、青年洞等紅旗渠精神發源地去實地考察學習,聆聽紅旗渠修建者現身說法,或者進行爬山、抬石頭、砌墻等體驗,讓學生在第一線體驗、品味并學習紅旗渠精神。組織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紅旗渠修建的實地環境,并收集其修建過程中的紅色故事。感人事跡進行收集,并進行分享討論學習。讓當代大學生體驗紅色革命文化,“零距離”接觸,激發其探索和研究紅旗渠精神的興趣,進一步提升其對紅旗渠精神的內在認知和心理認同。也可以利用現下熱門的VR技術助推紅旗渠精神融入課堂教學,營造全社會弘揚和傳承紅旗渠精神的良好氛圍,擴大紅旗渠精神的傳播領域與影響,讓其更好地走進大學生的實際生活,增強其對紅旗渠精神的了解與認知。
新時代大學生肩負歷史重任,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創新是社會進步的靈魂,創業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青年學生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是創新創業的有生力量。”紅旗渠是林州人民徹底改變干旱缺水狀況的歷史性壯舉。培養大學生對紅旗渠精神的理性自覺,對于培養具有崇高人民情懷和高度創新精神的人才大有裨益。
紅旗渠精神,作為林州人民乃至全國人民的精神高地,我們要倍加珍惜。尤其是中國正處在利益格局日益多元化的今天,不斷傳承紅旗渠精神,對于幫助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很大的作用。今后我們要不斷賦予其豐富的時代內涵,為其注入強大的新的活力,以達到在高校推動紅旗渠精神廣泛傳播的目的。
紅旗渠精神在市場經濟化和價值多元化的新時期,依然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當代大學生有效地弘揚紅旗渠不畏艱難的銳意進取精神、無私奉獻的集體主義精神,定可以靈活地應對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作出貢獻。敢想敢做、實事求是的辦事作風,能夠幫助他們有理想、有計劃地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標,把當代大學生培養成合格接班人。
紅旗渠精神培養作為一種思想道德和價值觀建設實踐,不能寄希望于通過“一陣風”“定期達標”“急促突擊”等方式實現,而是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堅持穩中求進、循序漸進、逐步推進、長期攻堅的常態化理念,采取經常性、持續性、規范性的常態方式,做到常抓不懈、久久為功,猶如春風緩緩拂面、溪流緩緩流入學生心田。